201605期
2016-12-28

      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即将在武汉闭幕,2016年唐山国际园艺博览会马上又要开幕,2017年和2018年郑州与南宁将要分别承办第十一和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2019年北京将承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已是举办园林博览会最为频繁的国家,也是每届博览会规模最大的国家,本期的主题就聚焦于园林博览会。
什么是园林博览会呢?博览会一般指展场规模庞大、展出内容广泛、参展方和参观者众多的展览会,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综合性的展览,如世博会;另一种为特定领域的专业性展览,如工业博览会、农业博览会、书籍博览会、服装博览会……等等,其中园林博览会就是一种主要涉及园林园艺的专业性博览会。由于园林涉及到自然、城市、科技、文化等方面,所以与大多数专业性博览会相比,园林博览会往往又具有更为综合的特点,也与大众的生活和兴趣有更为密切的关系。园林博览会对社会、生活、环境的积极影响和贡献是许多专业类的博览会无法比拟的。
世界上的博览会五花八门,但能经久不衰、持续举办的博览会必然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不断推陈出新,展示人类最新的思想观念、科学技术、艺术水准和研究成果,并充分展现对未来的理解、预判与憧憬。园林博览会持久的生命力也在于不断创新,展览既要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又要充分    工业革命之后,城市迅速扩张,有关城市增长和自然保护的问题一直是城市研究的重要议题。如何实现城市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如何为不断扩大的城市提供生存支持?如何在实现城市化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寻找平衡?如何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历史上,这些问题促使城市研究人员根据不同时期的城市发展危机,深入思考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式,提出了包括田园城市、光辉城市、广亩城市、带状城市、指状城市、紧凑城市、景观都市主义、生态都市主义等一大批理想城市模型,并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多元而动态的系统,需要协调一系列复杂的关系,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的关系问题。在处理这一问题上有两个极端的方向——一个是纯粹的自然保护优先,另一个是夸张的工程技术干预。自然保护优先的倡导者认为人类城市会对自然造成破坏,在城市规划中必须谨慎的利用土地,首先确保自然的形态和功能的完整性,保证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涉的最小化;而在现代工程干预思想的提倡者眼中,城市更多的被看作是一部“实用的机器”,可以通过工程技术的介入,为其重新建立一个人工的支撑系统,发挥自然的替代功能,并控制潜在的自然灾害影响。
 
      目前来看,在城市中纯粹的自然保护将面临巨大的阻力,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其现实性也被广泛的质疑;而许多现代工程则完全屏蔽了自然,已经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变成自然的荒漠,环境问题日益凸现。这种自然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迫使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思考如何在现代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城市中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的共赢。
 
      风景园林正在努力为自然在城市中寻找一个合适的落脚点。协调这两个系统的关键问题是: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何让自然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利益?未来的生态城市将突破自然与工程的界限,在城市中通过工程技术的介入来更好地管理和经营自然,并将自然融入城市的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探索二者之间更具创造性的融合模式,构建一个新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也许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寻找答案。
 
      城市与自然的共生需要一定的生存智慧。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产生过相当数量的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紧密融合的传统生态城市,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建设经验。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这些凝聚了传统生态智慧的城市特征正在不断地丧失,取而代之的是由现代工程手段带来的雷同的建设模式。重新挖掘这些智慧,结合现代城市的功能需求,探索将其运用到当今的城市建设之中,将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现代城市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生态建设需要从城市的存量空间中寻找潜力。今天的城市空间正在被重新定义,过去被忽视、未充分利用、遭废弃、被污染和需要进行产业更新的空间都可以被重新激活,通过风景园林的手段赋予其新的城市功能和生态功能。人工与自然在这些空间中可以依托现代技术实现更加深度的融合。
 
    弹性城市是一种未来的城市建设趋势。长期以来城市的动态性一直被忽视,其中所蕴藏的大量能源、物质和生态流都被抑制,需要将城市重新看作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更好的认识这种变化特征,迎合和引导变化使其朝向更利于城市增长和生态健康的方向发展,构建一个具有生态适应性的弹性城市。
 
    城市是人类发展的进步,城市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如何在现代城市中重建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元价值的动态平衡。这是生态城市的核心,也是决定它是否可以真正持续存在的关键。

 

 

编辑部
 
2016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