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环东湖绿道全长28.7公里,分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和郊野道4条主题绿道,工程于2016年6月28日正式入选“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并于2016年12月28日全线建成,已向广大市民开放。期间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投入了精锐力量,精心构思,成功中标了其中的郊野段绿道。设计过程经历了概念方案、方案设计到深化设计等多个设计阶段,并与多家著名境外设计公司展开多次碰撞和竞图,最终形成深受各方好评的郊野段设计成果。
东湖绿道郊野段位于东湖东部地带,该片区是东湖最自然生态区域,也是最能体现东湖的“旷、野”特质区域,其中团湖为东湖水质最好内湖之一。区域景源丰富,以自然生态特质为主,集聚了落雁景区、东湖生态园等多处优秀景观资源。郊野段绿道作为东湖绿道体系中最具郊野特色和代表性地段之一,结合景中村的改造提升,塑造高品质景观空间,打造最东湖多样性绿道体验。
设计贯彻“让城市安静下来”的发展理念,以“湖光山色·醉美乡野”为核心特色,以“感自然之脉搏,享绿色之趣行”为设计构思,将东湖绿道郊野段打造成东湖风景区乡村主题园与湿地观光体验首选地。在景中村建设上,探索研究改造策略,提供景中园的发展思路;在景区发展上,通过绿道的连接,进一步梳理景区风貌特色;在地域景观的营造上追溯儿时记忆,恢复炊烟、田野、水杉林的郊野风貌。
依托滨湖生态风景区之美,体验湖光山色、野趣田园之趣,打造运动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等多功能的综合型绿色生态体系。构建绿道郊野段“一道——五段——四驿站”的绿廊风貌结构,集中建设“郊野八景”等核心景点,其中五主题段分别为:湖光城影段、生态田园段、湿地郊原段、落雁长歌段、郊野道过渡段(分三段);四个驿站分别为:一般性一级驿站——落雁岛驿站,综合性二级驿站——雁中咀驿站和生态园驿站,一般性二级驿站——新武东村驿站;八景点分别为:炊烟夹道、菱湖炊烟、湖城好望、田园童梦、塘野蛙鸣、零碳花园、荷风林语、落霞归雁。郊野段将串接磨山景区和落雁岛景区,让你在自然中陶醉,感叹岁月静好。
方案通过海绵花园、水土保持方案、生态恢复方案、生态廊道等策略的应用,从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提供解决场地水土流失、村庄空心化、村庄水污染等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郊野道中的生物“秘道”更是为了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代表,在生物通道附近种植一些动物们熟悉的草坪、水草、灌木丛、浆果等植物当作“隐蔽物”,它们闻到味道就会找到,慢慢让它们形成通行习惯。这些预留的生物通道为管状涵洞和箱形涵洞,管涵设低水路和步道,可以供野兔、松鼠等小型动物穿行。
郊野段的设计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将其不同特色的郊野之美展现为:外阔内幽、西旷东野之美,乡野田园、农田炊烟之美,尊重自然、野生生长之美,芦洲落雁、和谐自然之美。景观设计依据美景天成的先天优势,保护原生态还原“野趣”,在郊野道沿途设置了亲水场所、林中栈道等。同时,将设立以“田园童梦”、“塘野蛙鸣” 、 “落霞归雁”等为主题的野趣景观节点。郊野道提供东湖风景区游赏的多维视角,形成对高铁游、跑酷游、画舫游、骑行游等游览方式的全覆盖。绿道自行车道与步行道将分行,两道之间设绿化带,步行道不少于1.5米,自行车道宽不少于6米。为此,现有道路将进行整体拓宽,拓宽幅度不超过2米。
在材料的选取上本着取之乡野用之乡野的原则。尽量保留场地中的断壁墙垣、烟囱土路、野草杂木、独木挑板、坑塘沟渠等设施,并增设夯土、碎石、考登钢、废旧红砖、啤酒瓶、枯树皮等硬景材料,加上乌桕、水杉、落羽杉、木芙蓉、水蓼、菖蒲等乡土植物,形成独具乡韵土香的特色绿道。同时考虑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使这条绿道扎实并富有弹性,跑步行走都很舒适。选用高粘度高弹性沥青铺设路面,这种沥青与普通沥青不同,不仅经久耐用,而且更具弹性,跑步、走路时脚感舒适。